第836章 朝鲜兵入辽

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
大明:距离灭国还有七天?他坐吃等死了免费有声小说,要看书在线收听!

锦州城内,济尔哈朗盯着面前的地图正在沉思。
“报!”
探马来到帐内,将明军的动向和满达海的消息一并带到。
“确定明军的主力是朝松山去了?”济尔哈朗问。
“确定!”
“那就在松山城一带和明军打一仗!”济尔哈朗冷笑道。
他有冷笑的底气。
当年指挥松锦之战的就是他。
皇太极是在战事不利的情况下才从锦州赶到前线,临时接替他指挥大军作战。
总体来说,当年锦州之战他运用的技战术没有问题。
与皇太极相比,他只是缺少了一些冒险精神。
当年皇太极挖掘壕沟的战术风险不可谓不小。
挖掘壕沟对体力的消耗非常大,如果在挖掘过程中遭到明军袭击,挖掘壕沟的军队必然会发生溃败。
皇太极运气好,没遇到明军袭击。
现在双方再次屯兵锦州,济尔哈朗要所有人证明没有皇太极,他一样可以打赢明军。
“回去告诉满达海,”济尔哈朗继续说道:“让他派遣小股部队延缓明军进攻的速度,本王要趁机部署兵马,以逸待劳。”
“遵命。”探马离开。
“屯齐,”济尔哈朗朝帐外喊。
“末将在!”屯齐闪身来到帐内,向济尔哈朗施礼。
屯齐是济尔哈朗的侄子。
屯齐的父亲叫图伦,和济尔哈朗是亲兄弟。
前者是舒尔哈齐的第四子,后者是第六子。
舒尔哈齐是努尔哈赤的弟弟,名字的意思是小野猪皮
当时他不主张对大明用兵,主张呈贡通好。
结果被努尔哈赤幽禁致死。
他的后代尤其是济尔哈朗一脉并未受到牵连,反而得到了重用。
济尔哈朗盯着屯齐看了一会,用愤怒的语气问道:“朝鲜兵到哪了?豪格指挥宁远之战时就让他们出兵宁远,现在宁远之战已经打完了,豪格也被废了,朝鲜人就算爬,也该爬到锦州了吧?”
“回王爷,朝鲜两万鸟铳兵已徒步至盖州一带。”屯齐回答。
“徒步?”济尔哈朗一怔,“他们为何不乘海船?”
屯齐苦笑一声:“朝鲜人说海上风浪大,他们的火药极易被海水打湿从而失去战斗力,所以是步行而来。”
“领兵者何人?”
“朝鲜京畿守御厅守御使,延城君李时昉。”(延城君是李氏朝鲜的一种爵位。)
“李时昉?”济尔哈朗对这个名字有些诧异,“此人可以说是李淏(时任朝鲜国王)的左膀右臂,麾下士兵也都是朝鲜精锐。朝鲜对咱们大清素来阳奉阴违,要么不愿意出兵,要么出兵不出力,这次竟然调动了精锐,看来是真心实意帮咱们大清打仗,属实有些难得啊!”
济尔哈朗很高兴,但是他高兴的太早了。
满清虽然把李氏朝鲜打服了,但李氏朝鲜内部一直采取各种形式进行反抗。
崇祯九年。
皇太极称帝国号大清。
已经被打服过一次的朝鲜拒不承认,于是皇太极再次领兵侵入朝鲜。
崇祯十年。
时任朝鲜国王李倧逃至南汉山城,被围四十余日后出城投降并定下城下之盟。
盟誓约定朝鲜“永绝明朝”,向满清进贡粮食,并出兵协助八旗兵攻打大明。
为了保证朝鲜人履行盟誓,李倧的世子和次子,朝鲜所有高级文武官员的长子,都送到沈阳作为人质。
次年,皇太极向朝鲜征兵。
朝鲜人把非暴力不合作策略发挥到了极致。
朝鲜国王调兵时遭到满朝文武的反对。
武将们不是称病,就是和同僚闹矛盾,搞出内部不和的局面。
随后又表示朝鲜的牲口发生了大规模的瘟疫,无法运输物资。
军队没有物资就打不了仗,借此推迟出兵。
类似的理由还有江水涨溢,道路泥泞难行等
被迫出兵后,朝鲜又使用了新招数。
满清让朝鲜准备一万石粮食给八旗兵使用,结果朝鲜的运粮船先是遇到海盗,随后又遇到了暴风。
等粮食送到八旗兵手里时,经过清点发现只有六百三十三石。
运抵率低达百分之六!
松锦之战时,满清命令朝鲜出动水师封锁辽西海面,阻拦明军水师运粮,顺便再给八旗兵运一万石粮食。
朝鲜国王任命林庆业为舟师上将,率领五千水师并携带一万石粮食前往锦州。
林庆业是朝鲜民间供奉的三大军神之一,在当时有朝鲜岳飞的美誉。
他和当时的大部分朝鲜人一样,都以神宗皇帝再造之国,神宗皇帝所活之民自居。
说白了,就是万历和大明的小迷弟。
为了消极应对,他在大军出发前向明朝派遣了一艘船通风报信。
随后大军启程。
原本八天的航程,他用了五十五天!
即便这样,船队也没按照皇太极的要求抵达小凌河的入海口,而是停在盖州一带不前。
皇太极派人验货时,发现原本的一百一十五艘船沉没失踪了六十三艘。
其中更是有三艘船被海风吹到了登州,被明军“俘获。”
这些还只是朝鲜人战场外的招数。
战场内的套路更是层出不穷,包括但不限打空枪,防空炮,射没有箭头的箭矢等。
可惜,洪承畴投降后把林庆业、崔鸣吉等一众志士出卖给满清。
林庆业被迫逃到大明,成了水师总兵黄蜚麾下的副总兵。
历史上的林庆业在黄蜚死后被满清俘获,后又交还给朝鲜。
回国后他不慎卷入谋反案,朝鲜国王李倧前脚刚认定林庆业与谋反案无关,后脚林庆业就死于狱中。
成了一桩谜案。
暗中反清的不止有林庆业一人,朝鲜国王李倧的接任者李淏也是其中之一。
李淏继任后以“北伐”为国是,任命李时昉为守御使,整顿京畿四营。
济尔哈朗以为李淏派李时昉来是真心打仗的,所以很高兴。
他盯着地图看了一会后说道:“给李时昉下令,让他六天内抵达三百里外的东海堡,在明军攻打锦州时向明军右翼发起进攻,不必和明军死战,只需把动静搞大点,牵制住对方主力即可。”
“王爷,”屯齐一脸无奈道:“按照朝鲜人的行军速度速度,三百里的路程怕是需要走一个月才行。”
“呵,”济尔哈朗冷笑一声:“连夜派快马告诉李时昉,六天内若是无法抵达东海堡,我会把他的儿子和李淏儿子一起处死!”
“末将这就派人去送信。”屯齐施礼告辞。
军帐内再次恢复安静。
济尔哈朗掐指算了算。
加上两万朝鲜兵,他在宁远的总兵力达到了十二万!
明军有多少可用的步骑呢?
他初步估算是十万!
也就是说,他已经在数量上占据了优势。
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