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39章 松山之战(中)

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
大明:距离灭国还有七天?他坐吃等死了免费有声小说,要看书在线收听!

“再攻!”吴三桂咬着牙下令。
数不清的关宁军再次从城东,城西和城南朝松山城发起了进攻……
在双方陷入攻城大战的时候,城外的野战也打响了。
松山城东,满达海率领两万大军向城东的明军发起了进攻。
松山城西,尚善率领三万大军向城西的明军发起了进攻。
相同的是。
双方都是车营在前,步营和火器营在后,骑兵护住两翼。
不同的是,明军整体的披甲率比八旗兵高一些。
双方以战车为屏障,在城外展开了厮杀。
前面的士兵用火器互相瞄准,用冷兵器开始肉搏。
后面的步弓手们则不停地朝对方军阵射出抛箭。
嗡!
数不清的箭矢像蝗虫一样从阵中飞出,在空中划出一道优雅的抛物线。
箭矢落在木头和金属上,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。
落在后排没有披甲的士兵身上,箭矢刺穿肉体的声音被士兵的惨叫声掩盖。
“啊”
一阵惨叫声过后,被射中的士兵倒下一片。
没有被射中的士兵纷纷露出了恐惧的表情。
死亡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死亡就在眼前,随时可能降临。
换成乌合之众,箭雨降临时意志就被击溃了。
但双方都是精锐。
依靠严肃的军纪和坚强的意志硬抗伤害。
“放箭,放箭!”步弓手的将领挥舞腰刀,指向正前方的天空。
第二波箭雨从阵中飞出
“报!”传令官来到城南,在中军阵前见到了王永吉。
他骑在马上双手抱拳道:“总督大人,吴三桂总兵请求撤兵。”
“理由呢?”王永吉严肃地问。
“大军一时半刻攻不下松山,在城外和八旗兵野战的关宁军既要对抗正面的敌人,还要承受从城墙上射过来的炮火,关宁军损失不小”
“攻城的也是关宁军,拿不下松山城也是吴三桂的问题,他怎么有脸说这种话?”黄得功冷着脸鄙夷道。
“不必指责他,”王永吉缓缓摇头:“松山城确实不好打,更何况我军没有四面包围,而是围三阙一。八旗兵可以源源不断的从北城门进入城中支援!”
“既然如此,总督大人何不下令四面包围?”黄得功问。
“没那么简单,”王永吉再次摇头。
他先是对着传令官说道:“告诉吴三桂,战至傍晚方可退兵。”
传令官走后,王永吉对着黄得功说道:“围城需要大量的兵力,我军兵力并不充裕。更何况城北驻扎着八旗主力,一旦我军有围城的迹象,他们会立刻发起进攻,同时城内的守军也会从城门杀出。我军两面受敌,很难不败啊!”
黄得功叹息一声,不知道该说什么好。
“不过,”王永吉突然笑道:“松山城很快就要守不住了。”
“嗯?”黄得功一怔,“总督大人此话何意?难道松山城内有我军细作?”
“并没有。”
“那总督大人为何笃定松山城要守不住了?”黄得功一脸疑惑地问。
“哈哈哈,”王永吉大笑起来,“你不觉得中军少人吗?”
“少人?”黄得功向左右看了看,发现高一功不在现场。
据他所知,高一功的兵马一直在城南充当预备队。
从开战至今,城东和城西的战事虽然胶着,但明军优势尚在。
攻城部队损失固然不小,但也不至于调动预备队顶上去。
高一功去哪儿了?干什么去了?
疑惑间,王永吉开始释疑:“我让高一功去挖地道了。”
“地道?”黄得功恍然大悟:“总督大人表面上强攻松山城城池吸引建奴注意力,实则在挖地道,打算把城墙炸塌!好一个明修栈道,暗度陈仓!”
“没办法,建奴太狡诈了!”王永吉苦笑一声,“直接挖地道会被建奴察觉,当他们认为松山城守不住的时候会弃城而逃!此番收复辽东,要在收复故土的时候尽可能多的杀伤敌人,为后续的战事减少麻烦。”
“所以我才做出了明着攻城,暗中挖地道的决定。”
“总督大人目光深远,属下佩服!”黄得功朝着王永吉深施一礼,“就是苦了吴三桂和他麾下的关宁军了。”
王永吉催马向前附到黄得功耳边低语:“收复宁远的功劳已经被他抢走了,松山之战付出点伤亡又算什么?”
“也是!”黄得功脸上重新露出了笑容。
双方鏖战一天,明军既没有击退城外的八旗兵,也没有攻入松山城。
只能围着松山城扎营。
天黑前,吴三桂来到王永吉的中军帐开始发牢骚。
攻城产生的伤亡实在太大了,比野战多了一倍不止。
同样的兵力,关宁军和八旗兵野战一天最多伤亡三五百人。
而攻城战的伤亡竟有千人之众!
死的不算。
伤者中除了小部分是刀箭伤外,剩下大部分都是被超大号手雷炸伤以及被万人敌烧伤。
“总督大人,照这么打下去,关宁军不出一个月就要死光了!”吴三桂带着脾气嘟囔。
“吴总兵说的哪里话,松山城指日可破,你马上又要立功了!”吴三桂笑吟吟的说道。
“指日可破?”吴三桂用看鬼一样的眼神看着王永吉:“总督大人的玩笑一点也不好笑。”
“没开玩笑。”
“怎么破?”
“等一会就知道了。”
“等什么?”
“等人。”
不等吴三桂问出等谁,高一功迈着疲惫的步伐走了进来,“末将见过总督大人。”
“挖好了?”王永吉迫不及待地问道。
“好了,”高一功点头,“地道从城南百米处的一个土坡处开挖,那里比较隐蔽,城中守军应该没有发现!经过一天的挖掘,已经挖到了城墙下面。末将打算入夜后趁着天黑,往里面运送火药。”
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